tongpingy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pingya

博文

一篇文章,点亮未来(1)——“耕作制度改革与农业机械化”

已有 637 次阅读 2023-5-9 08:30 |个人分类:农业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篇文章,点亮未来(1)——“耕作制度改革与农业机械化”

       1976年十年“文革”终结,阳光普照,生机盎然,对于国家与个人都是不俗的一年。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拨乱反正,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阳光大道。这年12月25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童大林召开一次关于“北京地区耕作制度座谈会”,缘起于有人投书中央,举报北京市某些领导“强迫命令瞎指挥”。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农林局、北京市农业科学院负责人,人民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以及农业科研人员共16人。我受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卜慕华所长指派参加这次座谈会。

      发言内容主要侧重政治语言,如强迫命令、虚夸浮躁等,会场空气从凝重逐至嘲笑。约在11时左右,佟屏亚举手发言:“瞎指挥那些事我不清楚。我只从农业科学研究角度汇报北京地区农业耕作制度改革”。这一句话完全改变了会议气氛!所有人都严肃起来。我介绍了“文革”后期我在北京郊区从事农业种植制度调研、小麦玉米两作套种、推广覆膜技术和玉米育苗移栽的经验和问题。发言刚近半小时,童大林副主任当即指示:“北京耕作制度不是政治问题,是科学问题。请在座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记者发表佟屏亚的文章,并在全国开展一次学术讨论。”

       1979年1月21日,《光明日报》开辟“开展关于耕作制度问题的讨论”专栏,以半版篇幅发表了佟屏亚写的“谈谈耕作制度的改革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途径”文章。编者按语说:“在讨论中,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指导,调查研究,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写出有科学论据的文章。对于不同意见,可以争论。”随后,全国在农业会议或报刊杂志陆续开展农业技术大讨论近一年之久。在长时期来报刊杂志以发表政论文章为主、突然发表农业科技方面的文章,石破天惊,迅速引起国人的关注! 

       从这次会议以后,佟屏亚名声大噪,很多人从政治背景感到惊诧或好奇。其时我虽然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近20年,但因连年政治运动或去五七干校劳动,还没有评定“职称”,连个“技术员”都不是。我发表这样的文章,都是通过农业实践和调研总结。此次发言可为我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转折!随后,我多次受邀在全国或省市召开的农业科技会议上发表演讲,或应邀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文章效应频频展现。1980年4月,佟屏亚受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玉米专家顾问团副团长。1981年3月,佟屏亚受聘为国家科技委员会农业专家顾问组成员。1983年5月,佟屏亚受聘为农牧渔业部玉米专家顾问团成员。喜事接而至——我获得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的经费资助。我的农业科研事业从此风声水起,一路高歌前进。

       值得一说的还有一桩特别的喜事:大约是1983年5月,在一次北京市政府召开的有300多人参加的农业会议上,佟屏亚被安排在主席台中央就座,左边是北京市委书记王宪,右边是北京市长陈希同,相互寒暄。记得当时王宪书记说了一句“佟先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事尽管提出来”!当时我并未在意。若干时间后突然想起:我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经常出差或下农村,家中有三个上小学或入托的孩子,夫人远在某中学教书,但当时北京市“限令中学教员调动”。我立即给王宪书记写信求助。时过半月,我夫人接到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报到的调令。 

094002bd091054327593fe966697f08.jpg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3-1387307.html

上一篇:一篇文章,点亮未来(1)——“耕作制度改革与农业机械化”
下一篇:一篇文章,点亮未来!(2)“丰收之年话稻谷”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