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汇》杂志社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zgdushu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博文

提醒幸福

已有 2899 次阅读 2011-5-14 22:11 |个人分类:且行且思|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幸福, style, 主题, 社会学, 读者

《社会分工论》是社会学经典著作,翻过这本书之前就知道书中内容主要是阐述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的,对于“集体意识”、“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社会整合与社会失范”这些概念已耳熟能详。读完这本书后发现,对于经典,以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来概括陈述实在是委屈了经典大师们。一个博学善思的头脑对许多问题都有过思考且有独到见解,但一个严谨而负责的学者往往只将其研究成熟或者专攻的主题付诸笔墨,予以详细阐释。而能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击节赞赏的可能恰恰是书中的次要内容、支撑观点甚至蜻蜓点水的一句话,智慧的分支未必不能开除奇葩。当目光被要求集中到一幅精美的画作时,我们很可能一下子被余光瞟见的挂画的别针所吸引。

《社会分工论》谈的是这样一系列问题:社会何以存在?社会中的个体是怎样团结在一起的?涂尔干认为,社会团结在传统社会靠的是人们的集体情感/集体意识;在现代社会,社会个体因专业分工而相互依赖进而增进了团结。书中从社会分工的功能、原因和条件、反常的社会分工形式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我对其中论述“分工的进步与幸福的进步”一个小章节很感兴趣,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政治经济学对于社会建构的一套经典解释是:物质利益的满足能增加人的幸福,专业分工使生产高效而更易于满足人们的利益需求,于是对利益的需求趋使人们走上专业化的道路,而社会的构建能使分工更有效率。于是,追求幸福→专业分工→建构社会,便顺理成章,可惜这个论断的前提就站不住脚。

从拥有权威的恩格尔系数,我们可以窥见人们往往默认人类的物质需求是有限而精神上的欲求是无止尽的。精神上的满足在幸福定义的天平上应该有很重的分量,当物质需求不再成为人追求幸福的阻碍时,我们如何来处理精神需求?涂尔干说,我们肉体的、心智的需求都有个一般强度,它是不可超越的;人类的幸福并不能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而成比例地增长。

幸福与快乐是不等的,快乐可以是刺激而得的瞬间感受,刺激的次数和强度决定快乐的产生。而幸福是一种相对恒久的状态,快乐累积不出幸福的水平。现代人刺激快乐的花样较之古人不知胜出多少,然而今人未必比古人更幸福。揭开一个谜往往随着而来更多的诡秘,解决一个问题却被更多的新问题所困扰。

幸福有质的不同,不同质的幸福价值却是一样的。古今社会、野蛮人与文明人,都有各自的时代、社会所谓的幸福。同情野蛮人享受不到先进的文明成果,实属一厢情愿。如果他们没有能力享受这些文明,文明对于他们就是毫无价值的。A种偏执狂与B种偏执狂只要都能自得其乐,幸福的价值就不存在量的差别,正所谓“你可以不懂我的诗,我也不做你的梦”。

我们对现有幸福的厌倦速度总是同步甚至快于需求满足的速度。物欲超过物质的丰富速度和财富的分配步调;群氓政治参与的要求快于体制的更新速度;现实骨感理想却一向丰满。现代人的神经似乎越来越敏感,生而带一个指向幸福的隐形箭头,意识到的幸福永远在一步之遥。当现有的幸福烟消云散,仍然静止的现实便造成痛苦和不满。如涂尔干所言,人类的不懈努力不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幸福,只是为了不丢掉已有的幸福。

初中时读到的一篇课文叫提醒幸福,毕淑敏提醒我们幸福以免不知身在福中或幸福将至而错过享受。人类幸福的进步也应该被提醒,不为享受幸福,只为不至于痛苦。

                                                                     作者:范久红



https://m.sciencenet.cn/blog-568700-444239.html

上一篇:哲学王
下一篇:“破茧而出”,更待何时!

1 xiangwen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