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混沌及相关词语----中国文化中的混沌漫谈1

已有 5643 次阅读 2014-3-3 09:30 |个人分类:科研科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中国文化, 混沌, 非线性动力学

   要知道词义,就需要查字典。现代的古汉语字典比较权威的要算《辞源》,对古汉语词语的溯源及演变梳理清晰。该书从1908年开始编撰,商务印书馆在1979年分4册出版了修订本,1988年又出版了修订本的合订本。以下引用《辞源》均是指该版本。引用时依照该书体例,仍用下划曲线表示书名,下划直线表示朝代名、地名或人名,但把原来的繁体字改为了简体字。除释义外,有些例句有丰富信息,后面还要展开讨论。

 

   “混沌”及其同义词“混芒”及其变形“混茫”的释义:

【混沌】 天地未开辟以前的元气状态。易乾凿度上:“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似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作者附注:查阅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卷《易乾凿度》,这里的混沌”作“浑沦”)

【混芒】 犹混沌。谓世界初形成时蒙昧的状态。庄子缮性:“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释文:“崔()云:混混芒芒,未分时也。”也作“混茫”。抱朴子诘鲍:“夫混茫以无名为贵,群生以得意为欢。”

 

   “混沌”相关词语“浑沌”及其近义词“浑沦”和“浑敦”的释义:

【浑沌】 指天地形成前的元气状态。同“混沌”。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汉王充论衡谈天:“说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清浊不分貌。庄子应帝王:“中央之帝为浑沌。”释文:“崔()云:‘浑沌无孔窍也。’李(轨)云:‘清浊未分也,比喻自然。’”后用以形容愚昧无知。参见“浑敦”。传说中的恶兽名。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两目不见,两耳而不闻,有腹而无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

【浑沦】 指宇宙形成前的迷状态。同“浑沌”。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浑然一片,囫囵。朱子语类辑略读书法:“学者初看文字,只见得个浑沦事物,久久看作两三片,以至于十数片,方是长进。”元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谢圣安澄公馈药诗:“仔细咀嚼元不碍,浑沦吞下也无防”

【浑敦】 愚昧,冥顽。左传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 :“谓。浑敦,不开通之貌。”史记五帝记作“浑沌”。

 

  “混沌”近义词“鸿濛”、“濛澒”和“濛鸿”、“庞鸿”的释义:

【鸿濛】 宇宙未形成前的混沌之气。淮南子精神:“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窕冥冥,芒漠闵,鸿濛鸿洞,莫知其门。” 楚辞汉刘向九叹:“贯鸿以东,维六龙於扶桑。”

【濛宇宙未形成元气未分的混沌状态。论衡汉王充谈天:“儒书又言,溟涬濛澒,气未分之类也。”也作“鸿”。见“鸿”。广大无涯貌。楚辞天问汉王逸:“既有解说,乃复乃复多连蹇其文,故厥义不昭,微指不晰。”

【濛鸿】 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同“庞鸿”、“濛”。淮南子精神:“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窕冥冥,芒漠闵,鸿濛鸿洞,莫知其门。”楚辞汉刘向九叹:“贯鸿濛以东,维六龙於扶桑。” 醉貌。宋辛弃疾稼轩词水调歌头元如投宿博山寺见者惊叹其老:“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濛鸿。”

【庞鸿】古人以天体未形成前,宇宙浑然一体,称为庞鸿。即浑然宏大之意。汉张衡河间集灵宪:“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气体固未可得而形,故道志之言云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迟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谓庞鸿。”后汉书天文志作 “庬鸿”,艺文类聚一作“庞洪”。

 

   总结《辞源》上述释义,“混沌”、“混芒(混茫)”、“浑沌”、“浑沦”、“鸿濛”、“濛澒”、“濛鸿”和“庞鸿”都指天地形成之前的元气状态,“浑沌”又指清浊不分貌,“浑沦”指浑然一片,“浑沌”和“浑敦”还有愚昧无知的意思,“浑沌”也是传说中的恶兽名。

 

   在《辞源》对“混沌”的释义外,“混沌”有时与“浑沌”或“浑敦”一样,也指愚昧不晓事理。例如,《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中,潘金莲先后骂武大“混沌魍魉”、“腌臜混沌”和“混沌浊物”。又例如,《金瓶梅》第十四回,李瓶儿骂花子虚“魍魉混沌”。

 

   从上述词义看,“混沌”和“浑沌”都可以做为chaos的汉译,而且“浑沌”的含义更为丰富,似乎是更贴切的翻译。事实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混沌研究时,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有不同的翻译偏好。物理学家翻译为“混沌”,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柏林在《物理学进展》上的长篇综述“分岔、混沌、奇怪吸引子、湍流及其它:关于确定论系统中的内在随机性力学家倾向于翻译为“浑沌”,例如北京大学力学系教授朱照宣在《力学进展》上的综述“非线性动力学中的浑沌。数学家则译为“混乱”或“紊动”,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教授熊金城在《数学进展》上的综述“线段映射的动力系统:非游荡集,拓扑熵以及混乱”。后来出于种种原因,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确定“混沌”为科学词汇chaos的汉译。我们在讨论中国文化中的混沌时,除“混沌”外同时也包括“浑沌”、“混茫”、“浑沦”等词义相近的词语。

 

   鉴于chaos最可能的汉译只是“混沌”和“浑沌”。这里简略说明“混”和“浑”本意的区别。中国最早的字典是代汉许慎撰的《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重印了该书1873年清代同治年间的广东文人和书商陈昌治的刻本,并附加了检字表。“混”和“浑”的字义:混,丰流也;浑,混流声也。顺便一提,笔者在《说文解字》中没有看到“沌”。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0220-772609.html

上一篇:爵士乐
下一篇:《庄子》中的浑沌1----中国文化中的混沌漫谈2

2 武夷山 tlw201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