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言相顧 學亦有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OLAND 三年插隊,四載學工,北雁南飛,奔忙西東,文有一籮,業無大成

博文

“知識產權”大多是“知識財產”的誤用

已有 2634 次阅读 2010-5-2 17:14 |个人分类:知识产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知识, 知识产权, IPR, 知识财产

曲津華

去年寫過一篇博文《IPIPR小議》(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8183),談的就是如題的意思。昨天,也寫了一篇WIPOLOGO的介紹。總是感覺IPIPR被混淆了,不妨再說幾句。

不是要顯示中國沒有明白人,而是覺得這個問題是體量極大的“知識產品維權領域”(暫避免使用“知識產權”這個概念)的最基礎的問題,卻一直名稱不順。

應該承認,對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的認識和擁戴都來自外國,是舶來品。中國人在這方面的發育比較晚,加之創造力不強(模仿力卻相當不錯),所以很久以來都沒有形成一套理論和踐行的體系。一個表現就是,對無形資產中的最基礎概念沒有移植好。

再次強調,IP是資產/財產,IPR是權利,二者的差別不是一點點。當我們把IP翻譯為“知識產權”,肯定是犯了錯了,因為IPR才是“知識產權”。

按這個原理,WIPO應該翻譯為“世界知識財產組織”,而不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那麼爲什麽會出現這個全民性的錯誤呢(不包括台灣,人家這方面很清楚)?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華語中稱呼IP為“知識財產”不太順口,用起來不太方便。

對這一點,也要批評一下香港了。作為華洋交融的地區,香港本身就是國際大都市,也應該最清楚IP代表的是什麽意思,爲什麽也跟著大陸一起犯錯呢?

這方面,中國內地和香港什麽時候能學台灣,不好說,但應該有人來呼籲這個事。總不能就一直這麼錯下去吧?

2010-05-02



https://m.sciencenet.cn/blog-247430-318894.html

上一篇:在深圳談世博新聞報導的完整度
下一篇:金牌體育戰略與山寨運動員醜聞嚴重正相關

1 曹聪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