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言相顧 學亦有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OLAND 三年插隊,四載學工,北雁南飛,奔忙西東,文有一籮,業無大成

博文

讀書人,你知道出版物的“量詞”該用什麼嗎?

已有 2811 次阅读 2013-11-5 18:55 |个人分类:科学劄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出版物, 读书人, 量词

   曲津華

 

現如今說到讀書人,應該是包括了全體人民。極少數的人不太識字,大抵也都捧起過帶字的物件觀看過,雖然未必都看得懂。在帶字的物件中,比較典型且能長久流傳的,就非書籍莫屬了。

按理,任何物件都有個量詞才好提及,比如牛為“頭”,馬為“匹”,駱駝為“峰”,車為“輛”。作為物件之常見品種的書籍,其量詞貌似也很常見,比如一“本”書,兩“冊”書。如果用上萬能量詞“個”,說三“個”書,也不無可能,不會糊塗。

可是,如果說一個閱覽室、一個書庫、一個圖書館有多少“本”書,多少“冊”書,能否代表該室、該庫、該館的藏書實力呢?顯然不能!這樣用量詞的結果,就會把別人搞糊塗。

在讀書界,說哪裡的藏書之豐富,要想不把別人搞糊塗,就要引入精確的量詞“種”。因為一個藏書所在,極有可能會擁有一些重複的書籍,業內叫“複本”。籠統地說多少本、多少冊,都是沒有排除複本的。比如學校圖書室,就需要購置大量的複本以供學生同時及反復借閱。但若要把複本排除於統計數字之外而顯示出該處所在的學術實力,匯總剩下的那些“唯一”的書籍,就要用“種”來計量。

比如A圖書館為公共圖書館,館藏有10萬種、每種3冊的藏書,總藏書量為30萬冊;B圖書館為專業圖書館,館藏有15萬種、每種2冊,總藏書量也是30萬冊。若只按藏書量來論,“冊”數相同,二者規模相若;但若從學術實力來講,比較二者的結果就萬不能用“冊”做量詞,而只能用“種”。這裡,後者的“種”多,自然學術實力更強。

同理,對一個有過書籍出版的作者來說,描述其成就的時候,也是要用多少“種”的,而絕無用“出版了多少冊”來形容一個作家實力的情況。

但現實中,非常非常多的讀書人對以“種”去計量出版成績不太關注,他們在統計自己或自己供職的機構出版了多少出版物的時候,往往流於多少“冊”(還好,很少人用多少“本”來匯總出版成績),這實在是不專業。

有些書屬大部頭,為便於攜帶或閱讀要分開裝訂成上、下兩冊或更多,那麼後來提及該書作者時說其寫了多少“冊”書,則讓人犯暈是必然的——這個“冊”數,是上下兩冊、上中下三冊都算進去,還是該書的印刷數量?而說該作者一生出版了“多少種”書,則其成就一目了然,絕無歧義。我們羡慕某人的“著作等身”,並非是“同一種書”排成身體的高度,而是對其名下的書各(種)取一本(含多冊)疊加而成。

所以,請各位同胞對書界的量詞“種”予以高度關注和認真運用,別再昏昏然地亂用“冊”和“本”做量詞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247430-739301.html

上一篇:國人的認真精神——以Mains Power是否為“交流電”為例
下一篇:技術人,你知道“標準”的量詞該用什麼嗎?

2 郑小康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