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drdlzy 每个故事都和你有关……(本人现居济南,供职于某杂志社,编辑。邮箱:sdrdlzy@163.com)

博文

常识

已有 1746 次阅读 2011-3-12 00:4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独立思考, 常识

常识之独立思考

李宗彦

    常识似乎是和无知、幼稚连在一起的,因而常常不被人们重视,甚至是自然而然地忽视了。这种忽视,有时恰是因为我们的无知。

   梁文道《常识》、刘瑜《民主的细节》、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是近几年备受好评的几本时评随笔类作品,用现代文明的眼睛去评判一些时事热点,普及现代价值。书的畅销乃至位列国内有影响的年度书评榜,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还是缺乏这些知识,或者缺乏把这些现代价值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这里的“我们”——读者,恐怕主要还是知识群体。可以推测,知识群体以外的普罗大众更缺乏现代价值的陶冶。普及之道,可谓任重道远。(这里我不用“启蒙”这个词,不是因为有人认为启蒙含着文化霸权的意思——谁有权启蒙,而是因为启蒙在今天的主流思想界、舆论界看来,似乎有了异样的味道。)

    这是当前的情况。回头看一眼历史,又是怎样的?从睁了眼看世界,中国社会就面临着了解、学习和借鉴西方的问题。在新中国建立前的一百年,清末和民初是这方面两个有代表性的时期。清末的情况,我辗转从钟叔河先生《从东方到西方——走向世界丛书叙论集》书里做了些了解,其中涉及到的著作在今天并没有广泛的知名度。说到民初,在思想文化方面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新文化运动。我读了些原作,比如袁伟时先生编著的《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等。那时,真是思想的黄金时代。各种思想纷至沓来,造就了一个思想自由的局面,特别有助于独立思考,依据理性做出判断。从内容上说,当时对民主、人权、自由、个人主义等论题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这些辩论促进了现代文明常识的普及。可悲的是,时光匆匆,倏忽即将又是百年,那些常识仍需要再次普及,一百年,我们的进步在哪里?

    常识不难懂,但是常识很重要,它是基础,是根脉。没有根基,一切都是空谈。有了它,才能生根发芽,才能开花结果。我们对常识实在该多一些重视。陈寅恪先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令人感佩,“独立思考”乃天下至理。在思想的路途上,不轻信盲从,独立思考,才能达至自由之境。如此看来,“独立思考”是常识中的常识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212-421371.html

上一篇:我的读书生活
下一篇:汶川地震三周年:还应该有什么?

2 张伟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