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坤博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khyper 技术转移、投资和孵化

博文

联想学院实训班(二期)第二模块报道之四——新源动力

已有 1741 次阅读 2010-11-16 17:43 |个人分类:技术转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技术转移, 科技成果, 胡坤, 新源燃料电池

http://www.mscas.ac.cn/news/channel/intro2996.shtml

 

联想学院实训班(二期)第二模块系列报道之四——新源动力之思
文 胡坤 发表时间: 2009-10-13  
 

      2009年9月25日,联想学院实训班一期学员,同时也是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源动力)总经理的明平文博士为实训班二期学员们带来了一个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的典型案例。

      曾担任大连化物所课题组组长、科技处处长的明平文,与其说是给二期的学员进行教学,还不如说是一个在科学院从事科技成果转移工作多年,并且仍在继续努力的先进者的经验交流会。新源动力目前是中国燃料电池领域规模最大,集科研开发、工程转化、产品生产、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专业化燃料电池公司。因此,明总首先介绍的是关于燃料电池和氢能经济的概况。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可以直接将贮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氢是燃料电池的最佳燃料,在未来的氢经济时代,燃料电池是将氢能转化为电能的最优能量转换装置。在环境与能源备受人们关注的今天,燃料电池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科技人员的重视,近年来在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燃料电池已逐步得到应用。明总向学员们介绍了一个由水和一次能源相结合,以氢作为能量载体,向发电、交通、工业、商业等能源消费领域提供能源,最后返回到水的循环氢能燃料电池经济构想。但是像大多数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一样,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技术的转移走的并不容易。

      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技术经历了两次转移转化。上世纪60年代以后,国家在燃料电池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科研力量,大连化物所成为国内顶尖的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中心,积累了大量专利和技术,为燃料电池技术的转移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时至90年代末,面临国际上开发燃料电池的热潮,国家和研究所都迫切感觉到将燃料电池技术推向社会的需要,在当时的环境下,这项技术得到了国内众多大公司和企业的青睐。第一次的技术转移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需求,在政府、研究所、企业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方就技术评估、企业规模、公司设立、股权比例、税收优惠等一系列关键敏感问题迅速达成了一致,2001年,由大连化物所、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设立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股份制企业。

      随着公司发展,借助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契机,新源动力作为承建单位,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要求根据国家和产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求,针对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寿命、成本、性能等核心共性问题,集中在汽车、小型电站、移动电源等应用目标领域,致力于实现核心产业技术突破,增强我国在燃料电池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燃料电池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虽然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为了加快公司发展,构筑企业知识产权的基石,扩大工程队伍促进产品开发,新源动力推动了燃料电池技术的第二次转移。2007年,上汽集团以1.17亿元投资入股。上汽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人的介入,使新源动力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推进器,大连化物所在此过程中的技术成果评估、人员聘用、持续研发支持等方面都予以了积极配合,新源动力由成立之初的国家意志导向和企业热情,转变为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驱动的,以企业产品开发牵引院所技术转移的可持续开发和发展模式。

      两次的技术转移过程从1999年高交会参展开始,迄今历时十年,中间经历了许多困难,对于科学院这项燃料电池技术来说,能够走到今天,虽说颇为不易,但是更多的,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在最初市场情况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融资建立股份制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到引入战略投资者,转向市场拉动和客户驱动,新源动力依靠的是国家政策的持续扶持,依靠的是像明平文一样执着于将燃料电池产业化的一批富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科技成果转移工作者,更重要的,是依靠一批富有远见和耐心的投资人。

      对于研究所来说,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实现转移转化了,但是作为依托这项技术衍生的新源动力来说,发展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新源动力是一家致力于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的公司,但是燃料电池技术产业链条很长,作为一家企业来说,必须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明总通过回顾燃料电池技术的产业链条和发展规律,展示了新源动力是如何根据收入来源比例和企业团队的核心技术能力分布以及股东需求,最终确定了企业发展目标和定位。从企业运营角度,明总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①公司采取何种股权结构设计既平衡各方利益,又能促进公司未来发展;②是否利用企业资本金投入研发,研发资金如何使用;③如何利用国家促进创新政策;④企业如何管理需求导向的产品开发过程;⑤如何建立完善的管理规范;⑥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⑦建立什么样的薪酬体系激励员工⑧如何开拓市场。在十年的燃料电池技术转移过程中,明总成功完成了由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企业经营者的角色转变。

      燃料电池技术的市场目前更多的是依靠政府采购和展示等用途,真正走向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源动力也把自己定位为长周期产品开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中可以发现,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转移落户到企业,由于很多企业投资人对于技术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有限,企业往往需要懂技术的科研人员继续到企业服务,帮助管理企业,拓展市场,因此象明总这样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又懂市场的科研人员来说,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技术成功转移转化的关键。

      明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科学院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案例,经过两次技术转移,从引入投资人,到组建公司,从研究所专利,到企业技术研发,再到产品市场开拓,明总既从研究所角度提出了技术转移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也从企业管理者角度跟学员交流了经营中要解决的技术研发、人力资源、质量管理、资本运营和市场开拓等问题。虽然我们不能断言新源动力未来的成功,但是作为科学院技术转移转化的典型代表,所有在座的学员均表示从明平文的讲座中获益良多,例如:如何处理科研成果的评估问题;如何平衡研究所、企业和技术发明人的利益问题;如何保障技术持续研发问题;如何解决科研人员在研究所和企业的身份问题;研究所应采取何种政策和制度促进技术转移等问题。

      新源动力的成长历程给学员们在未来各自岗位中的工作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参考。在课后的讨论中,学员们针对如何使研究所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提高技术转化的效率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提出了许多自己的建议:①建立促进技术转移转化的政策和机制;②项目立项时引入市场评价体系,使项目目标更加明确,贴近企业需求;③在组织管理上,调整课题组核算制,统一协调资源;④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打破单纯从论文考核的机制,以市场效益作为考核标准,并落实到位;⑤加强技术转移专门人才培养,使管理人员人尽其职,协助整合项目资源,构建新型科研人员和企业交流的桥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源动力不只是作为一股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的企业,而是为中科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规模产业化工作树立了一个典范,为在目前正在从事因为很多政策、体制和制度等方面制约了发展的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人们提供了继续探索前行的动力。



https://m.sciencenet.cn/blog-504597-384363.html

上一篇:联想学院实训班(二期)第二模块系列报道之三——自主创新在中兴
下一篇:联想学院实训班(二期)第三模块报道之一——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1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