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水老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nzs

博文

天津:一座即将焕发青春的城市

已有 4217 次阅读 2010-4-27 21:32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北京, 发展, 天津, 规划, 经济中心

乐水老汉/文

    一个星期的天津之行结束了。这是我在天津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1980's,1990's,以及最近两年,曾多次去过天津,这次感受最深。据天津接待方的介绍,多少年来天津人从骨子里就不待见北京人,谁说天津的不是都行,就是北京人不能说!这也许是因为多少年来,天津人一直生活在首都北京的阴影里的缘故。近三十年来,天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一直被笼罩在相邻只有一百多公里的首都北京快速发展的阴影中。人们都说,天津发展慢,是因为离北京太近了,还说从世界范围看,没有哪两个相距如此近的超大型城市能够比翼齐飞的先例。

    果真如此吗?天津能否走出这一宿命?这次在天津的参观考察,可以用“刮目相看”、“令人惊讶”、“不可思议”等词汇来形容天津近两年的发展。据说有一个美国人说,一个滨海新区的脚手架,比美国全国的都要多!“自信、坚韧、勇气、魄力”可以当做天津市领导者们的写照。当北京人还陶醉在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的时候,天津人已经开始实施弯道超越了。坦率地说,把“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作为发展定位的北京,以及把“国际港口、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为发展定位的天津相比,我更看好天津的前景。对北京而言,除了“国家首都”一条属于人为规定的、已经实现的外,“世界城市”决不可能靠自封而成,与全世界公认的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级城市相比,我们还相去甚远。“文化名城”除了残留了一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物件外,也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文化”了。就连相声,天津与北京相比,还原汁原味得多呢。像大饼一样的一滩城市建筑与拥堵的街道和呜咉呜咉的人群,北京恐怕离“宜居城市”渐行渐远了。而就天津而言,其最大的优势恐怕就是“不是首都”这一点了。因为不是首都,就没有那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惹不起的所谓“中央单位”了。看看北京长安街沿线,已经没有不属于“中央单位”的建筑了。“中央单位”少,独立王国就少,天津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行事,该整治就能整治,说清理和恢复出一个“意式风情区”就马上能够恢复。可以断定,不出十年,天津人就再也不会感到生活在北京的阴影里了,或许那个时候,北京人会开始感到自卑了。

    当然,经济也好,硬件条件也好,实现赶超相对是容易的,而文化的提升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融合,才是所有中国城市发展中最难的部分。



游记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632-316846.html

上一篇:六部委文件的招数不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灵丹妙药
下一篇:对河南赵作海冤案的思考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