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草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l70544

博文

公派访问学者:联系学校,获得邀请

已有 7358 次阅读 2010-1-20 07:1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访问学者, 联系学校

国家公派访学美国的前前后后

主题3:公派访问学者:联系学校,获得邀请

20098月)

联系学校的工作其实在申请留学基金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的考虑是留学目标越明确,被批准的概率越高。如果申请时就被枪毙,后文就不必再谈了。

联系的时候发现美教授们对CSC的资助非常熟悉,不少和中国学术界有点联系的教授都为访问学者做过HOSTING  。教授们都知道这样的交流不用花自己的钱,如果邀请的访问学者能有点好的idea,或者能帮着做点试验,或者写点论文,那是何乐不为的事情。那么,是不是访问学者们只要发出申请就能获得对方的邀请呢?当然不是,邀请访问学者,虽然不多花钱,但是有不少paper work需要完成,教授们很忙,要愿意花些时间来做这件事情必然需要一定动力。

为了能打动美教授,忙里抽闲做访问学者的hosting,我体会有两点特别重要。首先一定要对对方的研究方向有所理解,而且要诚恳地说明自己对这个研究方向的兴趣。如果能产生知音相遇的效果或者正好是对方研究所需,教授们花点时间邀请当然是值得的。了解研究方向的途径主要是网上信息和论文,美教授一般都有互联网主页,内容比较详实,包括教育背景、研究方向、实验室人员、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教学课程等。如果对研究方向理解不够清晰的话,可以读几篇相关论文,这样他的科研风格应该比较清晰了。了解信息的另一途径是咨询领域内国际交流经验丰富、交流活动多的同行,他们会有些更加实际的建议。

如果自己在研究还懵懵懂懂,发表的论文还拿不出手,那么要真诚地打动对方的确有困难。这种情况,就要考虑找推荐人了。一般是通过认识的国内教授介绍到相关领域的国外教授,其实也不需要正式的推荐信,在某场合提到就行。如果有一两个人推荐的话,将十分有帮助。

    我现阶段的研究兴趣很明确,联系的学校很少,但成功率很高。成功是因为上述两点;也有遗憾的,主要因为上述第一点功课没做好,多少有点不愉快。



https://m.sciencenet.cn/blog-68221-288810.html

上一篇:公派访问学者:高校+企业组合的签证波折
下一篇:公派访问学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研修计划

1 盖鑫磊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