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和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man

博文

良知效应

已有 2577 次阅读 2010-8-26 09:27 |个人分类:管理科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生活, 学习, 工作, 良知, 效应

人是社会的细胞,人的良知和行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并逐渐融入周围的环境(适者生存)中。故有,孩子的品性随父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说。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良知效应的话,可以利用该效应指导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如择偶、择业、儿童教育和人才培养等。
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重要的两件事是:择偶和子女教育。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择偶的标准有门当户对和志同道合,教育子女最好的办法是身教胜于言教。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或逻辑起点,即良知效应。例如,择偶标准中最重要的是人品和价值观,即良知。两个人的良知水平相近,结构(以良知要素为横坐标,各要素的大小为纵坐标,绘制良知要素曲线)相似,在关键或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才不会有原则性分歧,并相互促进,可以白头到老;两人良知水平结构相差较大,但能相互接受、适应对方,发挥良知效应的作用,两人会在打斗中增进感情,并越来越有夫妻相;否则,一旦一方在有限时间内放弃适应或接受对方(如善养父母观、爱情观),即放弃良知效应的作用,就会造成感情破裂和离异。因此,择偶的过程中,两人一起绘制各自的良知要素曲线,进行分析对比是非常有必要的,保证比算命和看手相科学。
在工作中的应用。工作中重要的两件事是:择业和立业。现代人择业的标准比较实际,人员流动率较高,表面上看是工资低或管理方式不适应的原因,实际上深层原因是价值观(如利益观、管理观)的差别,直接表现是对企业文化的不认同,其实是没有利用良知效应的作用。一般规律是越年轻越容易利用,因年轻人的职业观没有形成,容易接受适应(当然也容易浮躁);而空降兵自有的赢利、经营、管理、用人等观念已经固化,不愿改变自己,利用良知效应的作用,只想让公司适应自己,而不主动去适应公司。同样,创业成功率低,企业寿命短,表面上看是资金、行业、客观环境等的问题,实际上是创业人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差异,即个人良知与公众良知和天理距离较远,而又不善于利用良知效应的作用,进行及时的自我调整,故得不到社会认可和各种商机与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因此,择业和立业过程中,选择良知水平比自己高的高手(如领导),先接近靠近(即进圈),到与其下棋,再超越,保证比自己摸索来的快。
在学习中的应用。学习中重要的两件事是:学做人和学做事。现代人把大部分精力用到了学做事上,忽视了学做人的学习,不重视良知的提升。例如,出国学习与参加各种培训,主要都是为获得做事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选择学校和培训师时,关注其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不重视其文化和良知水平。做人与做事是相互关联的,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做事是做人的反映,不会做人就很难做成大事,即良知水平影响做事水平,故有严师出高徒之说。为提高良知水平,在选择学校和老师时,除看其业务水平外,还要看其良知水平,利用良知效应的作用,使自己即学习了业务知识,还学习了提高良知水平的知识。近年来,出现“海归”、“海待”和“海货”现象,就是没有利用良知效应的作用所致,因在国外时间长其价值观与国外人趋同,回来后面临与国内人重新相互磨合和适应的问题,自以为留学回来就高人一等,放不下驾子主动适应环境,其实专业水平高了,良知差距也大了。
基于良知效应,无论择偶、择业,还是学习,选择相应伙伴时,基础依据都是人的良知,除了关注选择对象的良知外,还要关注周围重要人的良知,如家里的直系亲属,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和核心团队成员。近期国内兴起的国学热,是国人良知水平开始复苏的表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存在良知效应,个别人改变能带动周围人,也会被周围人淹没。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2965-356438.html

上一篇:良知评价
下一篇:盈利模式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