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营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qy 张庆营 湖南大学教授

博文

猜想不是历史--和王立群先生商榷

已有 3716 次阅读 2008-8-2 23:42 |个人分类:未分类|关键词:学者

                          猜想不是历史
——和王立群先生商榷
张庆营
我常常听“百家讲坛”,王立群先生主讲的“读史记”系列讲座都听了。你所讲的史实,我也了解一些,听了无王先生的精彩演讲,得益不浅。
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和王先生一样,因为家庭成份问题,也曾经受到过种种不公正待遇。后来调到湖南大学,任物理学院教授,现在已退休。我虽然学的是理科,但是,我对文史也十分感兴趣。退休后,我为《湖大侨联》写了《旅美杂忆》,已有将近20万字了,还在陆续刊登。其中也谈到了如何看待史书的记载的问题。在网上搜索一下,即可看到。
前不久,王先生讲了秦始皇的“生父之谜”,我认为王先生所讲的秦始皇不是吕不韦的儿子那些证据,并不成立。现在说说我的观点,和王先生商榷。
第一,异人向吕不韦要赵姬,王先生认为绝对不是吕不韦设套,因为吕不韦不可能事先知道已经有身孕的赵姬将来一定生男孩。我认为,吕不韦是不是设套,很难说。也有可能是设套。本来吕不韦决定倾家荡产来扶异人当上未来的国君,本身就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投资,前途的变数大而且多,显然,这时候的吕不韦是十足的赌红了眼的大赌徒。既然如此,他当然想再赌一把。赌中了就非同小可,即使生个女儿,将来也是公主,可攀上皇亲国戚,对吕不韦也十分有利。所以,设套并非不可能。当时吕不韦正当盛年,赵姬很年青,赵姬有孕在身,十分正常。
第二,王先生认为异人一旦发现赵姬怀孕了,一切就完蛋了。既然吕不韦决定赌一把,就不在乎冒不冒险了。现在有很多男人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亲生,于是就去做亲子鉴定。我看到上海有统计,来做鉴定的孩子中,有约20%的孩子证明是非亲生的。可见丈夫不知道妻子嫁来时就已经怀孕了的,大有人在。看来王先生埋头看书,没有看到报纸和电视的报道,所以不知道这些新闻。
第三,王先生认为《史记》的《吕不韦列传》和《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有矛盾。我认为没有矛盾。《吕不韦列传》已经点明了秦始皇事实上是吕不韦的儿子,古人惜墨如金,没有必要再在《秦始皇本纪》中又说一通,否则就显得太噜苏。《秦始皇本纪》中,并未说明赵政是秦庄襄王的亲生儿子还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至少他是秦庄襄王的养子,也可算是他的儿子。而且赵姬的儿子的名字叫做赵政,据说是生于赵而命名,却不是跟着父亲姓,叫做嬴政,倒像是私生子。至少不能因此就说赵政一定是异人的儿子,这是没有什么根据的。赵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古籍中有大量记载。古人并未怀疑,今人再来质疑,又没有可靠的证据,很难成立。
第四,关于“大期”的解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到了孩子出生的期限,即十月怀胎到了分娩的时期;另一种是期年,即怀孕一年后分娩。王先生请教了妇产科专家,他们认为超过预产期太久,生下来会是弱智、傻瓜。他们是不是认为100%都是这样呢?我看不见得。有事实为证。史料中,超过十月预产期而生下来的孩子,并非赵政一人。比如,钩弋夫人怀胎十四个月生下弗陵,不是很聪明吗?据说尧母也是怀孕14个月才生下尧,所以武帝亲自提写钩弋夫人的宫门为“尧母门”。尧母之事也许不十分可靠,但是,武帝之事,史书言之凿凿,很难否认它。现在也有这样的人。成龙在《鲁豫有约》中就说过,他的母亲怀孕一年才生下他。成龙没有必要用这件事来炒作,也没有人拿这件事来炒作,应该是可信的。我们湖南大学物理系有一位姓杨的职工,她以前常常说,她是怀孕超11个月才生下儿子的。我见过这个小孩,智力和身体都很正常,现在也有30多岁了。可见超过预产期生孩子,并非个个都是弱智、傻瓜。当然,现在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了,预产期一过,没有生下来,都会做剖腹产。现在的妇产科专家,不会再遇到超过10个月生下的婴儿,也不知道历史上和现实中有这样的事实,他们不可能了解有这样多的例外,问他们是得不出正确答案的。生命很顽强,会有例外,有奇迹,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绝对化。
“大期”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到了分娩的时期。为什么只讲一种可能性而不讲第二种可能性呢?
第五,王先生认为赵政是吕不韦的儿子,是绝对的隐私,是国家级机密,只有4个人知道。王先生说异人不可能不知道。前面我已经说过,现在不知道自己是儿子是私生子的,多得很,异人不知道是完全可能的。第二个是嬴政不知道,知道了也不会泄漏出去,这倒是有可能。第三是赵姬不知道,知道了也不会泄露出去。赵姬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在过去所发生的亲子鉴定中,常常是父亲怀疑,决定去作鉴定。是私生子的话,母亲往往是知道的,是母亲隐瞒了事实真相。最后,王先生说吕不韦知道了也最不可能讲出来。
我认为,如果异人知道嬴政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肯定不会立嬴政为太子,他会设法再生一个儿子,然后找种种借口立亲生的儿子为太子,可见异人是不知道真相的。当异人在世时,赵姬和吕不韦都不会说出来,嬴政年纪小,说出来也会出问题。异人把嬴政看作是亲生儿子,才会立嬴政为太子。但是,当嬴政13岁继位以后,赵姬和吕不韦都有可能说出来。因为不个时候说出来不会有任何危险,反而会因亲情的关系,嬴政会更加重用吕不韦,使吕不韦的地位更加稳固。
后来,“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史记》)嬴政说这两句话,可谓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明是吕不韦的奇计,嬴政才能继承王位,否则压根儿没有过他的份。吕不韦也不是草包,他有很多政绩,秦国的强大有他的一份功劳。仲父是嬴政自己封的,至少是通过嬴政同意才封的,嬴政当时把吕不韦看作是亲父辈,现在却翻脸不认人,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很可能,嬴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的事,传开了,他怕影响自己的王位,所以只好坚决否认。也有可能是因为吕不韦的权力太大了,嬴政鉴于母亲和嫪毐的教训,怕出问题,于是就先下手为强,削掉仲父吕不韦的权力。吕不韦知道,嬴政是铁面无情的人,他敢把母亲赶走,毫不留情地把同母异父的亲弟弟搞死。当他这个亲生父亲有可能影响他的王位时,也会毫不客气的。所以,吕不韦觉得,不如自己了断了还要好些。为了争夺王位或皇位,父子、兄弟相残,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是太多太多了。
第三种意见是开棺验尸,检查秦始皇和异人的DNA是否相同。王先生说,这是无奈之举。我认为,既然有争议,并非无奈之举,这样才能确证。不是吗?人们曾经怀疑过殷商是否真的存在过,是甲骨文的出土,才确切地证实了《史记》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有人也曾经怀疑过孙子兵法不是孙武所著,而是孙膑所著。甚至根本就没有孙武其人。又是银雀山汉墓出出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再一次证实了《史记》的记载是十分可靠的。这两件事王先生不会不知道。所以,历史学家大都认为,《史记》所记载的夏朝,虽然没有甲骨文之类的出土文物,仍然承认《史记》对夏朝的记载是可信的。
也有人说,吕不韦的事迹太曲折离奇,不可信。又有人说,诸葛亮七擒七纵的事,不合情理,不可信。他们不需要任何证据,就彻底否定了这些历史。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做出了常人做不出的大事和奇迹,很多凡人当然不能理解。历史上“不合情理”的事情不知有多少。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孙武,居然能写出几千年来被奉为兵法圣典的《孙子兵法》,他一带兵就能打胜仗;老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影响深远的经典名著《道德经》;一千多年前的华陀,和现代医生一样,能对内脏开刀,治好药力无法达到的疾病。他诊断准确,麻醉到位,消毒彻底,手术高超,药物神奇,疗效卓著,现在的外科医生都很难达到他的水平。他被曹操杀了以后,中医外科遭到毁灭性打击,此后再也没有人能像华陀那样开刀了。中国几千年才出了这样一个能开刀的神医。等等。都不可信吗?!现在的年青人,对于文革所发生的事情,也很难理解,甚至不相信会有这样荒唐,这样疯狂的事。我和年青人讲文革的事情时,他们觉得有些事情是很难相信的。
我认为,对于像《史记》这样的信史,其中所记载的历史事实,如果没有可靠的证据,就不能用猜想或”推理”来否定它,而只能相信《史记》。除非有了可靠的证据,才能否定《史记》的记载。可以质疑,但不能绝对化。不然的话,各人的见闻不一样,各人的想法不一样,千奇百怪的说法都会有,不但是中国,恐怕连世界上,都没有可信的历史了。
请看,美国人登上月球,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这些发生在当代的十分确凿的事实,都有人不相信,都能说出很多道理。能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还有,王先生说,《左传》和《战国策》都没有记载嬴政是吕不韦和赵姬的私生子。请你查一下,《史记》有而《左传》和《战国策》没有的内容有多少?是不是《左传》和《战国策》没有而《史记》有的内容,都有问题?
总之,没有可信的证据,就不能任由个人的猜想,随便否定史书的记载。在战国时代,一个人可以兴邦,也可以亡国,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而秦始皇是十分重视人材的。秦始皇为了韩非一个人而对韩国用兵,并非不可能。
南开大学的孙立群教授,也在《百家讲坛》讲过吕不韦和嬴政的故事,就采用了《史记》的说法,这是历史学家的慎重态度。
易中天讲《三国》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他不但很会讲故事,而且常常列出各种可能性来分析,十分引人入胜。当然,不是说王先生讲得不好,我认为是很精彩的,只是希望王先生不要太武断了,只能说你有某种怀疑,最好也列出种种可能,列出各家的说法,让听众来思考、分析、判断。
我以上的意见,欢迎王先生批评指正,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https://m.sciencenet.cn/blog-63275-34056.html


下一篇:关于改进中国度量衡制度的建议

1 黄安贻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2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