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再论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人工智能
热度 3 2021-6-5 15:21
收稿日期: 2020-08-10 作者简介: 吕乃基( 1945- ),男,上海市人,教授,研究内容: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知识论,全球化。 摘 要: 世界1必然突破自己的“界”,由螺旋式演化和发散-收敛生成新的自然界。世界3的演化路径,其一跟随由世界1生成世界2的脚步,行将突破;其二,以某种方式延续发散-收敛- ...
个人分类: 科技|8427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2):技术传播知识
吕乃基 2010-10-22 09:09
吕乃基 人类的进化在有文字后的几千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充分说明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然而,知识的积累性也带来问题,那就是知识的学习。动物受教育的时间成本与其在进化树上的地位成正比。进入人类社会后,儿童要接受越来越长时间的教育才能达到知识的前沿以创造新的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人类可能付不起受 ...
个人分类: 科技|5323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0诺贝尔生理学奖vs伦理学
吕乃基 2010-10-13 15:11
吕乃基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 爱德华兹因 试管婴儿 获奖,除了科学意义外,还有深远的伦理意蕴。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认为, 32 年因该事件的伦理争论就此盖棺定论,同时也为今后类似的科学研究及可能引发的伦理争论预设了路标。 以下内容由网络摘编。 ...
个人分类: 科技|4286 次阅读|3 个评论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1):技术是知识的集成并构建知识的平台
吕乃基 2010-9-30 08:29
吕乃基 知识爆炸是当代社会的一大特征。知识的不断增长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间存在矛盾。如何对海量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应用,以泛舟于知识的海洋? 科技黑箱 有助于克服这一困境。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和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 ...
个人分类: 科技|50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
吕乃基 2010-9-29 09:30
吕乃基 目前,技术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学术界从各个角度研究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知识是当代社会的另一个关注热点。从 40 余年前波普尔提出世界 3 到知识经济兴起,知识成为社会的中轴,而后,波拉尼又对知识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知识也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笔者 ...
个人分类: 科技|49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实验手段技术化
吕乃基 2010-3-17 16:23
吕乃基 科学技术一体化这一说法已经有段时期了,所描述的主要是科学和技术在外部的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会聚技术要求开发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界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裴钢把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列为会聚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在会聚技术 ...
个人分类: 科技|4680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金拓老师多篇博文有感(续)——太聪明的机器人
吕乃基 2010-3-5 09:00
吕乃基 3 月 1 日 上载的 读金拓老师多篇博文有 感,多位网友参与讨论,感到尚不充分。另外有一条线索似乎也与此有关,提出来一并请金老师与各位过问。 2009-4-9 的《南方周末》刊出了记者黄永明所写的太聪明的机器人。其依据是 4 月 3 日 出版的美国《科学 ...
个人分类: 科技|4630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金拓老师多篇博文有感
吕乃基 2010-3-1 20:30
吕乃基 不久前有幸读到 金拓 老师关于技术经济的多篇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2963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2652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3411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 ...
个人分类: 科技|5432 次阅读|6 个评论
演化:进化与退化——之五(结束语):哥本哈根,你离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竟然如此遥远?
吕乃基 2009-12-14 07:31
吕乃基 前面讨论了自然界的演化是一个螺旋式推进的过程。同时,随着高级循环的产生,低级循环并不消失,而是作为高级循环的基础继续存在。正是在这一点上,演化与存在,自然与自然界统一起来。 通常,人们混用自然和自然界两个词,然而其意义不同。自然,是演化,是过程,是一连串的自然界;自然界,既 ...
个人分类: 科技|6281 次阅读|3 个评论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